国产性AV在线_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_成人艳情一二三区_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

24小时急救电话:028 - 63160059
南区
北区
您现在的位置: > 新闻动态 > 医院新闻 > 正文

钙化:不止于是老年人的“专利”!

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4183日期:[ 2025/3/3 ]

提到钙化,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年人的“专属问题”,但事实上,钙化可能悄然侵袭各年龄段人群!近日,某女明星在滑雪时发现手臂不能抬起,到医院体检发现前臂钙化,引发广泛关注。

钙化不仅是血管、关节的“隐形杀手”,还可能是乳腺、甲状腺等部位的健康警报。中医认为,钙化与“痰瘀互结”、“肾虚血瘀”、“气滞血瘀”密切相关。今天,中小西带您从案例出发,深入认识钙化,解锁防治之道!

01

钙化是什么?

钙化是钙盐在人体组织中的异常沉积,形成硬化灶。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,它让骨骼强健、牙齿坚固,还参与肌肉收缩和神经信号传递。但若钙“跑”到不该出现的地方(比如软组织、血管壁、关节、器官中),就会形成钙化。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市,钙化就像城市角落堆积的“小石子”——有些是自然形成的“建筑材料”(如骨骼),但有些则是需要清理的“垃圾堆积”。

钙化的形成机制复杂,其常见诱因有慢性炎症或损伤、代谢异常、血管老化、遗传、营养不良、长期透析等。

02

钙化的“两面性”

生理VS病理

钙化并非全是坏事,它分为生理性钙化和病理性钙化两种:

 生理性钙化

身体的正常“施工”

骨骼生长:钙在骨骼中沉积是儿童长高、骨折愈合的关键。

松果体钙化:大脑中的松果体(调节生物钟)随年龄增长自然钙化,通常无害。

老年性钙化:如肋软骨钙化,属于衰老的正常现象。

病理性钙化

健康警报

血管钙化:早期无症状,后期可能出现胸闷、心悸、下肢冷痛(提示动脉硬化)。

器官钙化:如乳腺钙化(需区分良性或癌变信号)、肾结石、前列腺钙化等。

关节钙化:肩部疼痛、活动受限(如梳头困难);关节僵硬、行走疼痛。

炎症或损伤后钙化:比如肺结核治愈后的肺钙化灶,是疾病留下的“疤痕”。

03

中医说钙化

中医虽无“钙化”一词,但根据局部硬结、疼痛、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以下病机:

1. 痰瘀互结

核心病机:痰湿与血瘀相互胶结,阻滞经络,形成局部硬结。

表现:钙化部位疼痛固定、触之坚硬,舌质紫暗、舌苔厚腻。

常见部位:

血管钙化:胸闷、心悸、四肢麻木。

关节钙化:关节僵硬、活动受限。

乳腺钙化:乳房肿块、胀痛。

2. 肾虚血瘀

核心病机:肾主骨生髓,肾虚则骨失所养;血瘀则脉络不通,加速钙盐沉积。

表现:腰膝酸软、耳鸣脱发、疼痛夜间加重,舌质暗红、脉沉细。

常见部位:

骨质疏松伴钙化:骨痛、身高缩短。

血管钙化:下肢冷痛、间歇性跛行。

3. 气滞血瘀

核心病机:气机不畅,血行受阻,局部形成瘀滞。

表现:钙化部位刺痛、情绪波动时加重,舌有瘀斑、脉弦涩。

常见部位:

乳腺钙化:乳房胀痛随情绪波动。

关节钙化:关节疼痛伴僵硬。

04

中医防治钙化

标本兼治,内外结合

内调:辨证施治,化解痰瘀

痰湿阻络型:

方药:二陈汤+丹参15g、泽泻12g,化痰祛湿、活血通络。

肾虚血瘀型:

方药:六味地黄丸+桃仁10g、红花6g,补肾填精、化瘀散结。

气滞血瘀型:

方药:血府逐瘀汤+柴胡10g、香附6g,行气活血、软坚散结。

艾灸疗法

取穴:足三里(健脾化湿)、肾俞(补肾强骨)、阿是穴(钙化局部)。

方法:每日艾灸15分钟,温经散寒、化瘀止痛。

食疗:补肾化瘀,预防钙化

黑豆核桃粥:黑豆50g(补肾)、核桃20g(活血)、粳米100g,煮粥食用。

丹参山楂茶:丹参10g、山楂5g,泡水代茶,活血化瘀、软化血管。

功法保健:强筋健骨

太极拳、八段锦,增强关节灵活性。

05

预防钙化

从日常做起

虽然衰老相关的钙化难以完全避免,但我们可以降低病理性钙化风险:

均衡补钙:成年人每日推荐钙摄入量800-1000mg,优先从牛奶、豆制品中获取,避免盲目补钙剂。

关注钙磷平衡:少喝碳酸饮料(高磷),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磷摄入。

保护血管:控制“三高”,减少吸烟和久坐。

定期体检:尤其是有慢性病或家族史的人群。40岁以上可每年检查血管弹性、骨密度。女性在35岁后每年乳腺检查。

运动护体:快走、游泳(每周3次,每次30分钟)等有氧运动,改善血液循环。

06

发现钙化怎么办?

体检发现钙化(如肝内钙化灶、甲状腺钙化)时,需结合具体部位、形态和自身症状判断。许多钙化无需治疗,定期复查即可。

若是出现前文中提到的病理性钙化时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,可完善B超、CT或钼靶摄影等检查帮助明确钙化性质,科学应对!

钙化是人体复杂的生理和病理现象,它既可能是岁月留下的“年轮”,也可能是健康的“警示灯”。面对钙化,我们无需过度焦虑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。钙化并非不可逆转,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干预!科学认识、理性对待,才是呵护身体的最佳方式。